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落实全省“1+3”重点区域功能区战略布局,根据省委常委会关于徐州市工作专题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苏发〔2017〕20号)要求,全面落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各项任务,推动徐州综合竞争力提升,提出重点任务分解方案。
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包括建设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和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淮海经济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交易集散中心等内容。
(二)强化枢纽地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包括加快实施徐连客专、徐宿淮盐铁路等重大项目;推进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扩建,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空港;布局建设新沂通用机场;加快淮海经济区高速公路网晚上和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发展高铁商务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内河双楼港物流园等枢纽经济区。
(三)增强城市功能,提升承载力和吸引力
包括推进新城新区实施精明增长、复合开发,全面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超前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着力建设特色田园乡村。
(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集聚发展要素
包括建设区域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打造徐工巴西、印度产业园等样板型境外产业园区,支持徐矿集团等骨干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亚欧国际陆桥物流大通道建设;建设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平台;深入推进徐州与连云港交通、产业、平台对接,规划实施徐(宿)连运河等重大项目,共建中西部地区战略出口等内容。
(五)聚集富民增收,增强公共服务供给
包括公共服务、教育资源配置、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扶贫机制等内容。
(六)彰显文化特色,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七)加强生态建设,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包括争创国家生态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布局“两轴、两湖、是个生态特色片区”;治理生态环境等内容。
二、加大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
(一)支持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包括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省政府投资基金中心设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省级新增政府债券向徐州倾斜,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等领域互联互通建设;加大省级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等内容。
(二)支持中心城市载体平台建设
包括推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徐州建立专项研究所;鼓励徐州高新区等复制推广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制定支持中心城市建设的特殊人才政策,重点支持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支持创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三)支持完善基础设施
(四)支持提升区域服务功能
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创建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本科学院;增加三级医院规划数量等内容。
(五)支持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城市发展,产业先行。
在省产研院、徐州经开区、徐工集团和核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6月28日正式成立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成为迄今为止省产研院在徐州建立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业研究所。
创新的机制体制,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产研院道路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江苏省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载体平台为契机,以全局高度和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发展,整合平台资源优势、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战略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使命担当,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附:苏发改苏北发[2017]1540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