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省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省人大代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走进2019年江苏省两会新华报业全媒体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的演播室,探讨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强调,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徐州是如何把创新驱动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推动的?出于哪些考量?
周铁根:传统的经济增长,是投资、进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投资来源于储蓄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居民储蓄的增长放慢,势必会导致投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靠什么?靠创新驱动。
对徐州来说,创新驱动意义更加巨大。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又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形势。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发展理念和思路需要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路径上要有大调整,一定要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同时要破除过去产业梯度转移、跟随发展的路径,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就坚持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抓创新、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徐州只有走创新驱动这条路才能真正实现转型。
主持人:各地围绕创新驱动提出了不少举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服务地方上也做了许多工作,江苏为什么要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来推动创新驱动?
刘庆: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省委省政府在5年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需求而设立的。我们的宗旨,就是为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在建立一个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和全世界35家顶级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把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吸引到江苏来。二是我们在江苏寻找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三是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地方的研究所。未来5年,我们准备要有60家战略合作伙伴,有600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的联合创新中心,研究所要从现在的42家增加到60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来为江苏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主持人:徐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充分挖掘现有优势,加快创造新的优势,集聚各种创新资源,有哪些具体举措?
周铁根:徐州推动创新驱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借鉴中关村、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改革创新经验,聚力打造“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核心区。江苏淮海科技城入驻企业已经超过3200家,徐州科技创新谷入驻企业200多家,科教创新区已有多所大学在建设新校区,未来将会招引集聚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了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这些都为未来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徐州先后举办北京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其中,上海大院大所对接会有国内外100家大院大所300多名专家参加,成功对接105个项目,现场签约33个项目。徐州高校数量本身就多,目前校企联盟总数达到1850个,位居全省前列,已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10余所著名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三是强化创新生态构建。这个体系包括政府部门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员、崇尚科技创新的浓烈的社会氛围,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新创意人才激励政策。同时,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注重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来吸引更多的人能够落到徐州。
主持人:创新的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庆:为了给江苏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两年多前,提出了一个理念——研发就是产业,技术就是商品。怎么来推动研发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在打造创新生态。
一是空间生态。把国内的研发公司都集聚在一起,整个园区都是研发公司,企业找技术需求就像吃饭到饮食一条街。我甚至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企业要找技术需求,他到这个地方来找了三家单位,谈完了,没有一家能帮他解决,但是他出门一想,这三家单位要合起来,没准能帮我解决,这叫集聚生态。
二是政策生态。各级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支持这一类研发公司、研发型企业的政策。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已经出台,江苏要率先认定一批研发型企业,这样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支持。
三是人才生态。江苏高教资源丰富,我们要努力让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培养的人,在江苏大地上促进研发产业的发展,惠及现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开拓更多的新兴产业。
(文章转自《新华日报》)